發布日期:2023-06-25 14:11瀏覽次數:
“互聯網+”農業的基礎就是通過互聯網的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程序,把曾經單純依靠“線下”生產經營的農業轉移到“線上”來。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,為服務“三農”提供了很大幫助,有效地推動了“三農”的發展。
目前,經營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:第一種是農產品加工企業依托現有的電商平臺進行網上銷售,如淘寶、拼多多、京東、中國扶貧網等已經建設完備的電商平臺;第二種是阿里巴巴的線下服務站,阿里巴巴在忻州市的好幾個縣設立運營中心,在運營中心之下又設立許多的服務站,其中,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;第三種是企業通過自己建立的電商平臺進行網上銷售,但是這種模式相對較少。
為了推動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,從2016年開始政府就提出了各種政策,例如,市電商運營中心的建設、給予有關企業相應的資金補貼、積極組織并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培訓,培訓內容包括電商網站的基本操作、產品的推廣方式等。除此之外,對于阿里巴巴的線下服務站,當地政府提供免費的經營場所,并免除水電費。
無論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還是線下服務站或是自有電子商務平臺,其銷售的產品品種主要是當地的特色產品以及其深加工產品,“三農”服務的產銷發展以及農業生產生活用品的購買仍比較滯后。
目前來看,大多數企業認為電子商務平臺不僅是企業產品的一個重要銷售途徑,還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臺,能夠有效地推動產品的線上以及線下銷售。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銷售范圍不斷擴大,實現銷售金額不斷增加的目標。
在第三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大會中,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指出,農村電商在全國大面積普及的同時,已經開始觸碰到了一些發展瓶頸,走到了一個歷史轉折點。在這個時間點之后,農村電商即將告別野蠻生長時代,逐步走向轉型發展的新階段。
針對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,對于電商扶貧長效機制的構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:
1、進一步發揮政府的支撐作用
在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,政府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:加強農村電商配套的基礎設施,尤其是農村的存儲設備、物流冷鏈等;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、稅收政策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,增強財稅政策的引導作用。
2、打造特色產業,提高網絡銷售量
山西省由于得天獨厚的氣候及地理位置,擁有豐富的特色產品,且價格低廉、質量上乘,但由于知名度較低,尚未得到消費者的信賴,導致銷售范圍較小。因此,需要引導相關企業樹立品牌意識,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、受到消費者信賴的品牌。
3、拓寬農村電商的經營思路
如今“互聯網+”時代下,農村電商不再局限于產品的銷售,在產品或服務的購買以及銷售環節有待提高,例如“鄉村旅游”“農家樂”等具有農村特色的服務,積極推進和創造“鄉村旅游+農產品產銷+特色農村服務”等新模式,為農村電商開辟新的道路。